与他们接触的人,常常觉得他们冷若冰霜、难以靠近。你的积极主动很难得到同等的回应,他们也很少向你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但事实上,回避型的回避是被动的,行为上他们逃得远远的,内心却十分想与他人发展亲密的关系,这种每时每刻的矛盾让他们备受折磨。而当这种折磨变成更为持久的、适应不良的、缺乏弹性的,就有可能发展成一种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以下几项人格特征:
1.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ta们大多从心底里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脆弱不堪且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取所需”(特别是伴侣关系)。回避型依恋往往是不相信爱情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很好地善待过,童年时情感需求得不到养育者的满足就算了,反而可能会得到讥讽和羞辱。他们从小或许都没有被好好地爱过,又怎么可能相信“爱”真的存在呢?
而不相信爱情真的存在的人,也往往很难拥有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2.容易挑剔伴侣缺点
回避型依恋者渴望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保持双方独立,但又适度陪伴,满足恋人关系的人。幻想伴侣过于完美,容易导致在恋爱中挑剔对方缺点。
3.过于在意别人评价
他们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心薄弱,极其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完美主义倾向。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两句无心的话语而过度地苛责和否定自己。他们往往对于自己的优点是视而不见的,又或者欣赏自己的时刻是比较少的,即使有,也会带着些不好意思去夸赞和欣赏自己,且转瞬即逝。
但他们往往对于自我的苛责是过度的,而在“修复错误”的过程中,也往往容易矫枉过正,后果是过度讨好外界。
4.逃避问题,喜欢冷暴力
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问题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且自我安慰为“避免矛盾激化”。他们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沟通的重要性或者不想沟通,而是不想被逼着强迫沟通。但他们想要主动沟通的时刻又是极少的,所以往往会让伴侣极度抓狂。
那么,回避型依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可能是小时候父母没有和他们形成良性的依恋关系,从而导致了对亲密关系的逃避。又或者经历过很大的挫折,比如:失恋,最爱的人离世,导致他们不再相信亲密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回避型依恋这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曾经的存在让他们免受伤害也就导致了,所以现在它还存在他们的身上。
如果你身边有回避型依恋人格,请这样和ta相处。
1. 学会调节自身负面情绪
和回避型相处,你首先关注点不是在对方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你要做的就是学会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避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淹没理智,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
回避型他们表面看似淡定,但是内心极其敏感,可能有的时候一些事并不是你的本意,但他们内心已经将这件事无限放大。对于回避型你还是尽量少让对方去猜你的心思,有话直说,多给予一些确定性。
2.绝对的信任和依赖
无论对方如何,你都要给对方一种感觉,你永远的信任他,依赖他,让他知道他在你心里其实很重要。
3.给予对方空间
对于回避型的恋人来说,关系始终都是不安全的,所以,在给予对方信任与安全感的同时,你还需要学会适当的抽离。如果你们恋爱是10分,那你至少要留出5分给对方。
而如果很不幸,你意识到自己有回避型依恋人格倾向或已经成为回避型依恋人格,可以这样自救。
1.认清自身状况
了解自己所处状态,如果是严重的情况下,就得去咨询心理医生。轻微的话,自己调整状态。了解相关资料。告诉自己说这样不行,尝试接受别人。
2.从自身找原因
形成逃避型依恋人格的原因来源于与曾经对某人产生了依赖和亲密关系,最终却面临失望的情况,回想当时的情况,试着解开自己的心结。小编曾经看到一个案例,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伙伴,因为自己爸妈不在家,想要亲近爸妈却往往换来漠视,提的一些要求得不回应更不要满足。后来他对症下药,开始寻找原因,调整自己状态、慢慢就走了出来。
3.不要隐藏,学会坦白
向爱你的人坦白说:“我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但我一直在想办法克服,你愿意和我一起战胜它吗?”说明自己情况,和对方一起解决,让对方监督。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其实也不是很可怕,只是他们对爱的要求更高更纯洁。
最后,小编有话说: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或与回避型依恋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请耐心等待自己或对方成长。要记得,耐心和希望就是我们改变自己和提升关系的基石。今天我们讨论的虽然是「回避型」,但我们不鼓励武断地给伴侣或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了解回避的特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而不是去定义他人。
一审 | 付小丽
二审 | 罗贝贝
三审 | 刘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