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这个世界上发生暴力事件时,我们总会在同情受害者的同时强烈谴责施暴者。可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都不认为暴力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不可能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残忍的施暴者。你真的这么自信吗?先不要急着回答。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书是一部引导人们探索和面对内心世界阴暗面的心理学著作,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堕落为恶魔经过了怎样的过程,这本书叫《路西法效应》。路西法效应是什么意思呢?西方神话中,路西法就是魔鬼撒旦的另一个名字,它就是由天使堕落成的恶魔。而正如此书的副标题: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菲利普津巴多。他是一位相当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个震惊世界心理学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连作者自己也意外地沉浸在了心理的阴暗面中,人性堕落的速度和程度都远远超出了预计,而至今也没人敢照原样把这实验重复做一次。
怎么会写这样一本关于探索堕落的书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菲利普,他的童年是在美国贫民区度过的,这样的成长环境对他日后的生活和在对待事物的看法上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贫民区里各种“街头智慧”、“生存法则“,以及周围伙伴的堕落,使作者开始对人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特别是人性的黑暗面。多年后,《路西法效应》面世了。
本书的架构也是比较特别的,第一章首先概述了人类性格的转变原因,紧接着引发出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当遇到非常状态时,我们自己能有多少把握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而后几章就是大篇幅陈述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整个过程,从大学生参与实验,到犯人和狱警的角色分配,再到最后“狱警“的暴力失控。几章的记录形式如同电影剧本一般,一位旁白讲述正在上演的故事,又不时的辅以心理学诠释,以解答读者部分的迷惑。直到实验结束,才做出了结论,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原因的查找。作者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阴暗心理的探索之旅。书的最后,作者有所转折,认为人性终究是善良的,并提出了一些方法来对抗外部情景和各方面的系统力量,使人保持其善良的品行。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好奇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实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斯坦福监狱实验吧。菲利普首先征集了多名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并通过心理学测试对他们进行了筛选,选出了心理指标接近人类平均标准的20名。而后其中一部分人被一场逼真的逮捕行动抓进“监狱”中,而另外的人则被任命为”狱警“,“犯人”和“狱警”都是随机分配的。原本预计实验时间为两个星期,实验目的就是观察这些普通的大学生,年轻有为的好孩子们在身份和权力重组分配后,”犯人“和”狱警”的互动情况,这个环境和制度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最后这个实验的结果却是十分的骇人,人性的堕落速度和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预计,以至于实验进行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被迫终止了。
实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读者都可以在这部实验后三十多年才重新整理出来的《路西法效应》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其实这本书展现给我们的就只有一个简单的主题:人为什么变坏。可书中的观点却对我们的大众化的现有观念有着强烈的冲击。例如书中说到的我们常常不理解为什么总发生校园枪击案这类事情,我们认为他们是坏蛋,他们残暴,不仁,嗜血成性。仿佛把罪恶当成了某种人的特质和性格,认为他们天生就注定行恶,从而把自己和坏分子隔离开来。整个社会也是如此,这样人们就失去了反思根源的机会。其实在社会心理学中,一个人会犯罪,并不是他个人的性格特质问题,相反,一个平时非常善良温厚的人也可以成为凶手,是一些情景、一些环境,使人为恶,使人堕落。这就是情景力对人的影响。在大的情景力作用下,人类的意志显得如此渺小以至于到了可以被忽略的地步。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是没有任何评价能力的,失去了道德和认知的束缚,堕落也就随之而来了。于是这时,你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还有信心吗?
看这部书时,我脑海里无数次闪现出一部几年前看过的电影——《浪潮》。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电影中美国历史老师用短短的时间就在一个班里培养出了曾被同学所憎恨的纳粹主义。电影中的许多行为和人物的心理状态我们都能从《路西法效应》中找到相应的解释和分析。相反,也能让读者更进一步的理解《路西法效应》在现实中是如何发生的。
当然,作者研究这些,并不是想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来替犯罪的人开脱,这不能成为他们免责的理由。研究这个问题,是为了使人们正确地面对各种不良的情景,找到根本的原因并改正它,防止更多的人被其影响。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脆弱,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不会轻易的被情景所屈服,做到随时对自己身边情景秩序和社会环境保持独立和警觉,对自己的心灵做出重新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