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汪国真在《旅行》中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的确,我们对于远方确实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不由自主的向着远方走去。一切的未知对我们来说就像升腾的火焰对于瘦小的飞蛾,即使危险丛生,布满荆棘,也想去闯一闯。几十年前,还未曾有人涉足过的深空就是人类的远方,从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到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人类也在逐渐向远方慢慢迈进。出于对宇宙的好奇和恐惧,使人走向了对远方的无穷无尽的探索。
远方无处不在,它也许就在你回家的路上,也许就在你每天吃午饭的餐馆里。郝景芳在她的《去远方》中说到:能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吧,走到哪儿,哪儿就是远方。我们身处同一趟列车上,却去往不同的目的地。每个人的远方都是不同的,我们可能正在朝远方行进的路上,抑或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远方在何处。但千里之行,终始于足下,只需迈出那一步,我们就已经走在了路上。也许我们都不知道远方意味着什么,通往远方的路途上会遇见什么,但是我们必将到达那里,到达我们内心的深处,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的归宿。
学生也许会看到图书的海洋,作家也许会看到自己灵感的源泉,农民也许会看到稻田与麦田。每个追寻远方的人会在合适的地方下车,长驻与此,不再返回。内心充满平静,返璞归真。远方不存在方向,不存在距离,我们与它之间的距离无法丈量。有时远在天边,有时却近在咫尺。就在那一瞬间,灵魂的悸动,让我们知道了,远方已近在我们面前。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平静,也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想要与之结合的冲动。慢慢的,在两者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内心渐渐变得平和,像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像外出的游子看到了胡同中曾经无比熟悉的万事万物。二者融为一体,再睁开眼,自己眼中的世界已经不再模糊,变成了清晰的明亮色彩。
这世界上真的有人到达过远方吗?答案是肯定的。苏轼在自己的东坡雪堂中,在潜心佛学与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远方。被贬是他的命运,也是他的机遇,让他看到了在朝堂之上看不到的东西,自此有了新的感悟。陶潜更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从内心深处想远离官府,做一个隐士,在田园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看到了直达远方的通途。
不要顾虑,不要犹豫,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份高低,踏上通往远方的列车,追寻自己内心的寄托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