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中,自古不乏长寿者,文人之祖的孔孟庄都寿逾古稀,后世的陆游、纪昀也都活到了耄耋之年。而到了中国近当代,高寿的文人更是层出不穷,沈从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的一个军旅之家,其祖父沈宏富为湘军名将,曾官至贵州提督。到了父辈这一代,家道中落,沈从文只受过国小的教育就选择了参军,又辗转做过工人、书记员。1922年,沈从文来到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陆续发表作品,被胡适等人赏识,成为了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建国前多发表作品和各种文学评论,并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担任讲师和教授。建国后停笔,从事文物研究工作。文革中下干校劳动。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病逝。
生性幽默,放诞不羁
沈从文一生坎坷,青年时只身一人北漂,无依无靠险被冻死;中年时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自杀未遂;晚年时又被红卫兵抄家,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在困境中,他也想过自杀来了结生命,但磨难后的沈从文却更加坚强、忍让、谦卑、谨慎,这是沈先生留给世人的印象。他的学生汪曾祺说他总是笑眯眯的,“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个孩子”。
沈从文以写小说成名,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沈从文不擅写如林语堂、梁实秋的幽默小品,但其人其事却很幽默。他初到北京时穷困潦倒,只好租用一间原来堆煤的公寓居住,并命名为“窄而霉小斋”,还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文革时,沈从文被安排到扫女厕所,通常女同志听见里面有扫地的声音都会问声:“有人吗?”每当这时候,里面的老作家都会大喊道:“为人民服务!”他还自豪地说:“我政治上虽然不靠谱,但是道德上是很可靠的。”当他看到写着“打倒反动文人沈从文”的大字报时,一向温顺的他却一把揭下,说:“那人的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那时没有冰箱,亲戚怕放在屋里的食物发馊,他吃了会害病,沈先生却说,“我先吃两片消炎片就行”。
随遇而安,不以己悲
丁玲曾用“逆来顺受”形容自己的右派生活,汪曾祺则说为什么不是“随遇而安”呢?沈从文在生命中诸多的选择和被选择中,也如同自己学生那样随遇而安,或许说正是沈先生的性格才影响了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沈从文是个高产且高质的作家,他在三十年代发表了诸如《边城》《长河》一类的小说,把他推向了一流作家的位置。没有任何学历,小学毕业的他却担任了中国最高学府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到了五十年代,他不得不放下写小说、散文的笔,在解放后出版的一本《沈从文小说选集》序言中写到:“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面对质疑和排斥,沈从文离开了北大,走下了讲台,褪去了著名作家和教授的外衣。但对于文物界却是一个惊喜,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出版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其中《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弥补了中国古代服饰历史的空白,并作为了赠送给外宾的礼品书。
八十年代初,沈从文出访美国,在很多外国朋友猎奇的心理下,沈从文没有讲自己的经历,也没有抨击文革,他只是说:“许多在日本、美国的朋友,为我不写小说而觉得惋惜,事实上并不值得惋惜。因为社会变动太大,我今天之所以有机会在这里与各位谈这些故事,就证明了我并不因为社会变动而丧气。社会变动是必然的现象……在近三十年社会变动过程中,外面总有传说我有段时间很委屈、很沮丧;我现在站在这里谈笑,那些曾经为我担心的好朋友,可以不用再担心!我活得很健康,这可不能够作假的!我总相信:人类最后总是爱好和平的。要从和平中求发展、得进步的。中国也无例外这么向前的。”
不折不从,赤子其人
沈从文一生交友无数,年轻时被人提携,成名后也不忘帮助别人。在当年北漂时,尚在“窄而霉小斋”居住的沈从文曾被神交已久的郁达夫接济,让沈从文一生难忘郁达夫的恩情,直到七十年代郁达夫侄女郁风拜访,沈从文仍对此事念念不忘。沈从文初涉文坛时,多受胡适、徐志摩等前辈提携,也许因为与胡适走的太近,沈从文才在建国前遭到左派文人的批判。而当闻知徐志摩飞机遇难后,当时在座的青岛大学诸位同仁好友,只有沈从文一人搭夜车去了济南,为徐志摩送最后一程。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家中常有来客,巴金、杨振声、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都是他的至交好友,且都是君子之交。沈从文帮助同仁和青年学生无数,曾帮助诗人卞之琳出诗集,竟还为资助青年诗人柯原登报卖字。而关于帮助他人的事情沈先生却多数忘记了。沈从文的得意门生汪曾祺和表侄黄永玉一生受其影响,可以说没有老师就没有后来的大作家汪曾祺,没有表叔就没有当代大师黄永玉。这两位也多少继承了沈先生的衣钵,才让乡土文学和湘西文化仍熠熠生辉。
文革开始时,兴起了一股揭发热潮,大字报贴的到处都是。当得知自己被一个老学生揭发时,沈从文却笑着说:“会,会,这人会这样的,在昆明跑警报的时候,他过乡里浅水河都怕,要个子比他矮的同学背过去……”在失去信任和真理的年代,沈从文选择躲避,即使面对“中山狼”也是一笑置之。
年少参军、漂泊,锻炼出让他受益终身的良好体质;不讲究生活,饮食简单、清淡,不挑食,喜欢的则谓之“格高”。晚年受高血压、心脏病困扰,常吃蚕蛹后很有效果。这也许是沈从文值得参考的养生方法。但沈从文的长寿之道不可复制、不忍复制,一个天才的一生过的如此委屈,这是沈先生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哀。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乐观处事,真诚待人,即使深陷泥潭,依然绽放莲花。这就是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