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不多快要6年了,
 他无数次地潜入深海,
 在黑暗无边的海中,
 寻找自己失踪的妻子。
 要怀揣着多深的爱意,
 才能如此坚持6年?
  
 2011年3月11日,
 那一天是星期五,
 高松康夫和平日一样,
 开车送妻子高松裕子去上班,
 紧接着送岳母去医院做检查。
  
  
 他刚刚达到医院的门口,
 9级大地震毫无预兆地袭来,
 而且持续了整整6分钟。
  
 高松康夫立刻开车回去,
 一路通过收音机了解灾情,
 外地上学的儿子发来了平安信息,
 女儿也在一处避难所找到,
 唯独无法联系上妻子。
  
 直到下午3点,
 康夫收到妻子的信息:
 "你安全么,我想回家。"
 由于当天道路被完全封锁,
 康夫无法去到妻子工作的银行。
  
 第二天一早,他赶到避难所,
 目击者却告诉他,大家爬上楼顶,
 短短几分钟,海水就吞噬了大楼,
 所有人都被海啸巨浪卷走了。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
 我整个人几乎无法站立,
 海啸带走的不止是裕子,
 还有我身体里的全部力气。"
  
 接下来,他找遍附近所有疏散点,
 没有任何与妻子有关的消息。
 直到一个月后,在银行废墟中,
 康夫发现了妻子的手机,
 里面还有一条没发出的短信:
 "海啸好可怕。"
  
 "你安全么,我想回家。"
 每当看到妻子发的这条短信,
 康夫的心就蓦然作痛。
 尤其是当银行废墟中的尸体,
 一具又一具地被人们挖出来后,
 每一个"别人的死亡",
 都像一把电钻钻入他的胸腔,
 把里面的悲恸和绝望搅在一起。
  
  
 他不敢想象,如果下一具尸体,
 就是自己的妻子,该如何面对。
 那些天,他强忍着悲痛,
 同时怀揣着无限的希望,
 走过陆地、山林、海岸线,
 对所有可能的地点地毯式搜索,
 但妻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两人相遇时,
 裕子才26岁,
 是日本七十七银行的职员。
 那时的裕子美丽、温柔,
 喜欢古典乐和水彩画,
 两人接触时间没多久,
 康夫就毫无保留地爱上了她。
  
 多年来,夫妻感情十分要好,
 虽然偶尔也会拌拌嘴,
 但在彼此的生命之中,
 不知给予了多少抚慰和支持。
  
  在寻找妻子的过程中,
 康夫偶尔回想那些岁月,
 便一个人望着茫茫海面感叹:
 "裕子,如若我没有遇到你,
 那样的人生该有多么无聊,
 我哪里会知道这世界上,
 还有那样幸福的瞬间。"
  
 每当翻出妻子的手机,
 看到那条未能发出的信息,
 "海啸好可怕"几个字映入眼帘,
 康夫便能深深体会到妻子的想法。
  
  
 "她当时一定想赶紧回家,
 见到我和女儿,无论事后如何,
 当时肯定只有这样一个心愿。"
  
 所以,康夫发誓要找到妻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夫看到,
 日本海上护卫队的潜水员,
 在寻找失踪人员,他就想,
 "如果我也这样做,
 也许可以把裕子带回家"。
 于是他将目标转向海底。
  
 2013年,56岁高龄的他,
 报名开始学习潜水。
  
  他联系到潜水教练:
 "我已经年过半百了,
 对潜水并没什么兴趣,
 只是希望找到我的妻子。"
  
 跟着教练培训了3天后,
 他拿到了初学者潜水执照。
 在海里,他试着穿戴面罩,
 学着判断浮力、练习使用绳索…
  
 但一切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水下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有许多的禁区和渔区。
 由于海水的流动性,
 很多区域要反复搜寻好几遍,
 那些情况复杂的水域,
 必须请专业警卫队帮忙。
  
 起初,他每月只能下潜一次,
 每一次深入这片悲伤的海域,
 在光线昏暗的海底搜寻,
 康夫内心的痛苦无人能够体会。
  
 每一次下潜都怀着无限希望,
 每一次出水都满身疲惫和悲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潜越深,
 一年后,可以潜到80英尺(约24米),
 最深一次记录是85英尺(约25.9米)。
 在这个深度,他可以坚持10分钟。
  
 为了潜入更深的地方,
 他坚持阅读各种潜水手册,
 在2014年获得国家潜水证,
 潜入海底清理废墟,
 寻找自己的妻子。
  
 他学会了清理海上残骸,
 学会了如何救起海底溺水者,
 甚至学会了如何取回遗体。
  
 每一次下潜,他都祈祷,
 哪怕能找到任何一件,
 与妻子有关的东西也好。
 但是这微小的愿望从未实现,
 他只能一次次深入海底,
 从不放弃,不断寻找。
  
 每次进入海底的一刹那,
 康夫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一个连接着死亡的灰色地带,
 在那里,他恍惚能听见失踪者的细语,
 也仿佛能感知到妻子的存在,
 一步一步向她靠近。
  
 在寻找过程中,
 康夫认识了成天正明,
 一家鱼类加工厂的经理。
 正明已经57岁,女儿惠美,
 和康夫的妻子是银行同事。
  
 海啸过去后,女儿下落不明,
 便决定与康夫一起潜入海底,
 寻找失踪亲人的遗体。
 妻子对此感到十分不安,
 担心丈夫在水下遭遇不测。
  
 但成田正明告诉妻子:
 "在找到惠美的遗体之前,
 我坚信女儿还活着,如果我也离去,
 请把我的骨灰撒在海里。"
  
  妻子非常理解丈夫:
 "我很感激我的丈夫,
 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女儿,
 我知道海下搜寻很困难,
 但是只要有一点线索,
 对我们来说都是希望。
  
 她是我唯一的孩子,
 今年应该31岁了。
 灾难虽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惠美并不是生来,
 就应该沉睡在冰冷的海底,
 我们至少该把她送到温暖的床上。"
  
 她舍不得注销女儿的电话号码,
 这是她与惠美最后的联系,
 每天都还在给女儿发短信:
 "对不起,妈妈对不起…"
 就这样,两个老人,
 一个找妻子,一个找女儿,
 两人每个月潜入深海两次,
 截止于2016年的年初,
 康夫就累计潜水110多次。
  
 总有新的遗体被不断地找到,
 看到认领家属悲伤的样子,
 康夫常常一个人躲在远处哭泣。
  
 不止一次有家属对他说:
 "能找到遗体已经不错了。
 但找到遗体后,仍然感觉痛苦。
 遗体没找着之前,
 我们一直抱有希望,
 现在就只剩下绝望了。"
  
 希望也好,绝望也罢,
 康夫不愿意再细想什么,
 他只是一次次潜入海底,
 一去就是将近50分钟,
 不光寻找遗体,任何细微的东西,
 哪怕一把钥匙,一串珠宝,
 他都不会放过。
  
 事到如今,
 他和正明心里都很清楚,
 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但必须保持着找到什么的念头,
 如此才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我知道这有多么困难,"
 康夫说,"但这是我惟一能做的。
 我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找下去。
 我感到,潜入海里的时候,
 是我与她最靠近的时候。"
  
 有一位法国作曲家,
 听了高松康夫的故事后,
 为他写了首曲子《高松裕子》,
 一段以他妻子命名的钢琴独奏。
 高松时常拿出来听,
 无论是上网、运动、睡觉、
 都让这段旋律围绕在周身。
  
 曾经有人问康夫:
 "是不是听这首曲子,
 就会想起往日的时光。"
 康夫回答说:"我没有想起往事,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淡忘。"
  
 闲下来时,
 他会翻出妻子的手机,
 看到那句"我想回家"时,
 身体里又会充满勇气和力量,
 无论如何,要带妻子回家。
  
  
 讲述这个故事时,
 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直浮现着康夫潜水的身影。
  
 那是何等孤独的身影啊,
 一个人被无边、昏暗的海水包裹,
 但因为有着强大的爱与决心,
 无论海底有多么不可预测的危险,
 还是毅然地、不断地寻找。
  
 其实康夫苦苦追寻的,
 又何止妻子的遗体本身,
 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幸存者,
 必须寻找的生活意义。
  
 就像康夫自己说的:
 "我没有办法,只能继续。"
 因为如果不继续寻找,
 生活的意义也几近荒凉。
  
 哪怕明知可能一生都找不到,
 明知找到遗体会更加绝望,
 还是要以十足的勇气潜入深海,
 去寻觅爱人,一次又一次…
  
 每一次深入到海面以下,
 追随的不止是比海更深的爱,
 也是自我前行的动力。
  
 村上曾经说过:
 "每个人终其一生,
 都在寻找一件极其宝贵的东西,
 即便它遭受了致命的损毁,
 也要努力寻找,否则的话,
 生之意义就不复存在。"
  
 每个人,面对变幻无常的生命,
 都不得不要有康夫这样的姿态,
 别无选择,唯有不断追寻。
 在追寻的路上,借爱前行,
 成就勇气、力量和决心。
 这是抵抗绝望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