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影评
 

 

      《斗牛》是中国首部战争喜剧片,影片以一种“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把那个战争年代的人性尴尬和悲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色彩的单调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疲劳,同时也暗含着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单纯和精神世界和匮乏。影片开头灰暗的色调,空荡荡的村庄,以及牛二带着恐惧的呼喊声,与后来回忆中热火朝天的村庄和喧闹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牛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浓厚的质朴和妥协,他作为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在性格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他与“八路牛”之间的生活琐碎和沟通障碍充斥着较强的喜剧性元素,这具有明显的“黑色幽默”。影片中不断出现的对过去美好生活的闪回,一方面是对影片单线条叙事的弥补,一方面它也起到了和现实生活的对比作用。战前的生活是生动的,幸福的,战后的世界是冰冷的,残酷的。奶牛有它的象征意义,它的出现本身就于战争不符,西方的奶牛也与中国农村格格不入,这么一个突兀的生物,有一定的荒诞效果对于战争的一种戏谑,也让人不自觉就有一种跳出感,反思镜头之后的战争,人性。
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在剧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受到日军的扫荡后,他们所做的不是一种竭力反抗,而是只顾自己,甚至相互掠夺。不得不强调的是影片的总给人一种苦笑不得之感,笑在牛二无赖一样的说话腔调,哭在处处的惨烈以及人与牛的真情。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反省一个时代,纪念一种精神,反思一个民族,《斗牛》做的仅仅是一小点。在追求形式美追求得疯狂的时代,在无病呻吟的时代,在尔虞我诈的时代,在充斥着色情凶杀乱伦的无数教材的时代。幸好,我们还有《斗牛》。管虎完美的跳出了国产电影的窠臼,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更是一种责任的完满,《斗牛》确实是一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