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尼采这句话,著眼于「同与不同」,但我以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讲「尊重」。所谓的学习,始于尊重那些和我们想法不同的人。
反之,我想一个社会,或者世代之间能够不断进步,不只是一代比一代好,同时也是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愿意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就像哲学的精神,每个哲学家都是一定程度上的怀疑主义者,所以才会不断去质疑那些人们以为永恒不变的常识。
还记得两年前我爸爸有了第一支智慧型手机,问我怎么用。而当我需要生活好的建言,我需要跟我爸爸请益。智慧是公正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但任何一个人都能亲近它。
岔开这个话题,我想到这两年火热的知识经济,确实网络使得教育变得更容易,但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很频繁。可是比知识经济影响更大的,是知识焦虑——焦虑使得许多钱花在买课程上,通过得到课程的感受,降低自己的焦虑。就像买了书,收到书之后,心底像是读了,实际上却一直没有打开来看。
教育的意义,如果没有一代比一代好,这个教育恐怕很有问题。这个「好」,包括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越来越好。比如打造更健全的医疗、更卫生的环境、治安更好的小区、更有公德心的社会……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而无法真正去改变这个社会。我们的孩子将持续活在我们身处的焦虑中,我们只是提前的帮他们挡子弹,直到我们自己倒下。
所以我们爱孩子,在外面严厉的要自己去赚钱,养育孩子。我们耗尽了我们的心力,以及我们的好脾气。使得我们在家变成老虎,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制造隔阂。
而孩子按照我们的期望奋力读书,即使内心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结果双方都很累,于是双方都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彼此眼里变得更加讨厌。悲哀的是,其实双方都希望对方好,都为对方忍受了各种打击。
所以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培养出乖巧的孩子,我们确实需要孩子有眼界,有改变社会的企图。就像有的父母老说:「只要孩子别让我操心就好了。」如果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过上好生活。
我们能够培育出的下一代,得让他们有那个意愿,以及能力让世界变得更好、更安全、更便利、更超前。就像改善那个该死的隧道,让它别再那么容易塞车。
毕竟我们永远不可能不去操心孩子,只要这个世界还是危机四伏,还是有那么多焦虑与不安,还是搞个装修、买个东西都得学一套知识,以免受骗上当……否则无论谁来到这个世上,都得受苦。
无论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多低,资源多有限,工具多简陋,我们依然要努力找出解决方案。如果一代一代让生活环境更好,让下一代让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一代佩服他们,让我们必须好好跟这些年轻人学习。你想,这是多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