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嘉轩 刘蓓
为更好地开展我校第十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4月27日下午,在综合楼五楼报告厅,我校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熊卫教授,以“大学生常见精神卫生问题识别与处置”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讲座由学工处处长李红革主持,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以及心理委员代表参加本次讲座。
“长时间的发呆,表情会有微妙变化,反映了其内心某种心理活动,思维言语与其他人或之前的他很不一样”,从思维与言语、动作与行为、情感活动、人际关系、工作与学习能力、日常生活料理与个人卫生等方面,熊卫列举了诸多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并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分析了大学校园内常见精神与心理问题的原因。
“20岁到35岁是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年龄段,处在此年龄段的大学生多患有‘边缘性人格’”熊卫说到,“重性精神病随时间而自愈的比例只有4%,心理问题能否解决是和学生早期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的,不能寄希望于自己随时间自愈,应督促其及时接受治疗”。
外界如何识别精神心理问题呢?熊卫认为,可通过学生本人的诉说和知情人反应的情况来发现学生的精神卫生状况,然后初步评估性质与严重程度,请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评估,形成最终实施和形成干预方案。
针对现场的提问,熊卫一一予以解答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学生不愿寻求帮助与人沟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与学生先建立某个联系,在取得信任后再让其与心理咨询师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治疗的目的。她还强调,老师应该避免学生的警觉,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讲座的最后,熊卫以精神分裂症为例详细分析了现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惑与法律风险,她指出,当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学校要尽把其带到医院接受治疗,以防止更大的风险。
“熊教授的讲座专业规范,全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起因,指出了对心理问题的判断途径和治疗方式,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人文学院辅导员成伟明老师说到。
新闻链接:
熊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熊卫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心理治疗督导师,EMDR心理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