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个专题,大意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过的日子。下面的帖子里,是各种吐槽与父母的无法沟通。
有人说,每次见面,和妈妈的对话只有那么几句:“工作一切正常吧?”“挺好的。”“我转你的文章看了吗?不能再熬夜了。”“知道了。”“什么时候找男朋友?”“快了。”还有人说,不聊则已,一聊就吵架,大过节的搞得不愉快。专题的浏览量,竟达到了8位数。小时候,我们和父母无话不说;长大后,却变得无话可说。当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他们去往异乡时,还自信满满地认为,有了火车、飞机、视频通话,身体上的远离根本不算什么。但有天却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心,也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有许多人说,所谓成长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所谓父母就是人生排序中最末尾的人。但这些,从来不该是你疏远父母的借口。我们为什么离父母越来越远?那是因为我们给予父母的,实在太少太少。成年人奔走于生活,忘了时光最初的模样,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是我们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只怕到那时,所爱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日本有一本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书名残酷,封面上印着一道“亲情计算题”:“假设你的父母现在是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没有和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他们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次相处时间大概11小时。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x6天x11小时=1320小时。也就是,55天。”这55天,就是我们所谓的“来日方长”。
时间太瘦,指间太宽。总有些事,在你推脱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做的机会;总有些时光,你还来不及珍惜,它便将你推向了未来。从今以后,陪爸妈好好说说话吧。别吝啬你的时间,别给自己太多的任性。这份人世间最珍贵的爱,别空留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