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的敬业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特殊人物,他的头像总是和圣诞树、长筒袜一起出现,告诉人们,圣诞节要到了。
      
在西方,圣诞老人与宗教有关,有着美丽的传说,他是希望、梦想和爱的象征。每年的圣诞节,圣诞老人都通过向孩子们传递礼物来传递着爱和梦想。 据说在西方,男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相信圣诞老人、不相信圣诞老人、自己成为圣诞老人。 关于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美国新闻史上有一篇著名的社论曾经刊登在 1897 9 21日的 纽约太阳报上。这篇社论告诉一个给报社写信的孩子,他的朋友怀疑没有圣诞老人,那是错的,而且不仅存在,大概还永远不会死亡。
      
其实,圣诞老人确实存在,不仅在西方,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圣诞老人。虽然圣诞老人最初来到中国是因为商业的因素,被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促销手段引入的,但是近年来,不少的慈善机构、福利院,也招募一些义工扮作圣诞老人帮助留守儿童和孤儿来实现一个个小愿望。
   
圣诞老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只是因为承载了人们心中的善良而被传递了出去,并且生成了一个统一的,有点夸张而和蔼的形象。现在,圣诞老人更是作为一个职业出现的。
      
在不少国家,有专职的圣诞老人和专门的圣诞老人组织,他们一年到头会忙于回复各地孩子们的来信,为圣诞节做各种筹备,准备礼物,联系各种慈善组织,以及赞助商,并且招募义工,发放礼物等。在芬兰的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更是一个综合了圣诞老人办公室、邮局、餐饮、礼品店、驯鹿园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圣诞老人也有**的,准确的说是义工,他们在圣诞节来临前报名参选圣诞老人,通过一些诸如身材的标准后,他们就承担了给孩子们分发礼物的任务。做圣诞老人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会把快乐带给孩子们。我却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那些**的圣诞老人。在职场上,每一份工作可能都不会让我们那么满意:有的工作薪水不错,但是做起来索然无味;有些工作让人感觉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但是菲薄的收入难以抵御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风险;有些工作看上去非常光鲜富有挑战,但是整天的加班、不断地学习让人感觉心力憔悴。在职场上,除了不停地跳槽以期望有一个完美的工作出现,除了为薪水痛苦地忍受鸡肋式的工作,除了自怨自艾到接受现实,那些对工作不满意却又无可奈何的职场人,你有没有想过向圣诞老人学学职业规划?
      
如果在工作中拿不到快乐,得不到价值感,感觉做的没有兴趣,不妨看看圣诞老人们怎么做的。他们选择在工作之外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当他们带上红帽子,粘上白胡子,腆着大肚子给孩子们发礼物的时候,那一刻,他们是最快乐的。你呢?你是不是也有从小就惦记的梦想呢?想学乐器,总觉得没时间;想环游世界,总觉得还没攒够钱;想做点公益,总是一拖再拖。你似乎太普通了,普通到你都不愿意再去用你昔日的梦想折磨自己了。于是,工作,烦,生活,也烦,了无激情的日子一天天催老了你的样子。
      
我有一个朋友是某IT外企的高管,年薪近百万的他有一天他忽然找不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于是他给自己放了半年假,去了穷困山区支教半年,被那里的孩子们改变了命运,在感动中发现自己活得是那么充实。是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工作,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全部,那也很正常,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工作之余去找回我们想要的呢?
      
还有一个朋友是做专利审查的,但是他特别喜欢音乐,当他了解了做音乐人在事业未起之时很难维持生存的时候,他放弃了辞职的想法,转而利用每天下班后和节假日的时间去酒吧做贝斯手。是的,如果你喜欢做一件事,它可以不让你赚钱,只要带来快乐就好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平衡一下的你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呢?
      
职业规划,其实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与生涯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大量的咨询案例告诉我,所谓的职业困惑,很多时候不是真的不明白该如何发展,而是把幻想当做了自己的梦想,一味奢求在职业中拿到不可能的回馈,于是,要么对“梦想”失望,要么感觉自己“梦想”无能。
      
有人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此暗喻当梦想遭遇现实将是无可奈何的,其实不然,梦想从来都不是脱离现实存在的。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想没想过,怎么做才能使你离梦想更近一点?梦想不是改变现实,而是在现实中实现。一开始,梦想或许很小很弱,或许你可以试试看把它养大。
      
以后再看到圣诞老人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这些可亲可敬的人在传递的不仅是爱,还有一种希望,他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圣诞礼物是要自己争取的,即便做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