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问过:“多读书是否真的有助于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读书和成功之间有多大关系?”
回答曰:“此类问题,不定期就有人提及,譬如:“怎样读书才最有效?”“怎样看书才有收获?”提炼关键词,无非是读书、效率、成功。“
读书当然有方法。大到制定计划、筛选书目,因循学科的谱系;小至圈画笔记、整理重述,填补认知的空白。举措得宜,才有效率一说。
可仔细分辨上述问题的补充说明,半数是祈愿读书少而受益多。
要从书里拾掇成功的秘笈,其实也简单,跑到机场书店,查找畅销排行,剔除其中的文学类作品,八九不离十。所谓成功学,在理论中寻应用,到经典里找心得,名人家书是修身秘法,官场小说是晋升阶梯。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今追求效率的“读者”隐约望见成功的幢幢身影,便直奔终点而去。沿途的风景,自然无暇关切。
走捷径,大概是眼下流行最广的“疫病”,以致多数人都浑然未觉,不抄近道或许才是最佳路线。刨除应用考试类的书籍,绕开技能职业的范畴,读书,实在是一件无用的小事,和成功并无关联。
消极点说,读书是对现实生活种种平庸与逼仄的逃避。透过书籍构筑起独立的心灵符码,读者才能领略人类的智性之光和情感之美。同时,读书给人更大的自由,在书籍构筑的世界里,很少有阻碍,因为想象是不会碰壁的。
大学里,因为痴迷推理小说,搜检市面上所有既出的中文版,从“午夜文库”到阿加莎全集,以每周三四本的速度风卷残云。因为是类型小说,所谓的“收获”有限,但时至今日,我还常常想起马修•斯卡德和他的“地狱厨房”。《八百万种死法》里勾勒的城市与人心,也都恍如亲临。人世间,双脚无从跋涉的疆土,思想可以抵达。
前阵子迷科幻小说,读《海伯利安》,翻《永恒的终结》,看此刻的人类畅想千百乃至亿万年后的生活。哪怕是短篇,海因莱恩写《你们这些回魂尸》,布局精巧、结构嵌套,独角戏演出千万般变化,是智慧的历险,回味起来,亦有人性的底色。天与地,此生未必得见的奇观,阅读终能畅想。
而积极来看,除了本身的愉悦,读书甚至有疗伤的意味,好填补“不成功”的缺憾与失落。中流击水,难免阻遏,对于生活中的无力感,书里的兴观群怨,是最温和的抚慰。哪怕终归要抽离出来,重回现实,有过浑然忘机的心境,纷扰也会看得开一些。
从最功利的角度说,扎扎实实地游历书海,做过的摘抄、圈过的金句,即便只是一星半点的记忆碎片,日积月累,都会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潜移默化之间,可能也未必成功,可对成功的定义,相信会有所改观。
王朔讲过一段话:“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X们知道么。”话是略糙,却也不无道理。与其怀抱从书里汲取经验,再“提高成功的效率”的妄念,倒不如放弃读书,去挣点快钱。
虽然《志明与春娇》是一部关于“狗男女”的电影,有一句台词倒还适用:关于成功,“我们又不赶时间”。
所以,去慢慢的积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