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职业生涯让每个人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走向成功。人们通常把职业性质和职业环境看作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决定着自己的安宁、幸福和前途。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挫折和困扰的来源,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往往产生各种紧张性应激反应。研究表明,有两大类与工作相关的应激因素:一类是职业内在的因素,包括劳动条件、劳动范围、工作负荷等;另一类是职业人际关系及管理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和团体气氛、职业人际关系、个体的职业角色、个人职业经历等。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工作安排、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心身健康。在工矿企业中,由于工作疲劳和精神紧张往往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工作引起的心理应激和心身功能低下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心理紧张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从积极角度来看,在劳动中适度的紧张可以消除单调的操作引起的厌烦情绪,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验表明,紧张度过低不能激发职工的兴奋性,也就不能发挥其最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紧张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达到最高点,此时点称为最适合紧张度。超过这一水平,由于唤起水平过高,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工效降低。一般说来,脑力劳动时的最适合紧张度偏低,而体力劳动的最适合紧张度较高。但是,关于心理紧张的研究,大量集中在消极后果方面。据报道,美国每年由于心理紧张致病而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损失可以高达600亿美元。心理紧张对健康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心理紧张可以加重已有的疾病,第二是心理因素作为促发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
       个人事业发展不仅是谋求生计、获得归属感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寻求他人与社会尊重的重要活动。在社会转型期生活的人们常常叹息“太累了”、“压力太大了”,说明他们终日奔波劳顿、心力疲惫。然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每天醒来,无事可做,终日在床榻之间辗转反侧,尽管寸步未行,仍然会心倦体乏,不会感到轻松。所以,个人职业生涯和他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处理好工作场所的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完成职业角色规定的任务,就会产生胜任愉快的感觉。许多心理健康的人热爱自己的职业,创造性地应对自己面临的挑战,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在他们看来,工作不仅不会让他们厌烦,反而成了他们生活乐趣的来源。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生涯中充满了紧张性的刺激因素,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